健康報網?>?醫生頻道
-
高延征:用仁心打開少年“折疊人生”
□本報記者 胡曉軍 特約記者 張曉華 直立、行走,是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然而,脊柱...
-
王辰:弘揚抗疫精神 發展衛生健康事業
科技日報訊 (記者江耘)“2月1日夜里抵達武漢,次日有了建‘方艙’的想法,3日早上向省里提出...
-
梅醫生,請回答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 梅炯 很多時候,醫學充滿了不確定性。人體機能的繁雜、對病...
-
沖鋒在科技戰疫最前沿 ——記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專家組
3月2日,習近平主席視察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時指出,充分發揮突擊隊和主力軍作用,盡快研制出...
-
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 ——記中部戰區總醫院戰疫黨員突擊隊
寬闊的長江從武漢穿城而過,浩浩湯湯。中部戰區總醫院坐落在武漢市武昌區的核心街區,大門前人流熙熙...
-
李艷:轉戰三地的“獵毒女王”
□特約記者 杜巍巍 “過去,中國醫師獎獲獎者大多是臨床醫生,作為檢驗科醫生獲獎,我...
-
梁紅:援救他人 療愈自己
□本報記者 魏婉笛 除了門診,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心理援助熱線...
-
熊修邦:小拐杖支撐大夢想
□本報記者 劉澤林 通訊員 張獻懷 8月12日早晨,??谑旋埲A區友誼路。一個拄著拐...
-
畢增祺:讓腎臟病人回到生活里去
□董琳 王謝 他在國內最早報告IgA腎病,最先抓住腎病的關鍵問題,探索慢性腎功能衰...
-
卓越 ,是醫生傾注畢生精力的追求
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醫教協...
-
王傳林教授—— 我國破傷風主動免疫之路的推廣者
“受傷見血了,趕緊打破傷風針呀!”這是絕大部分老百姓及很多醫生的觀念,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那些逆行的院士們
時代需要榜樣,國家需要英雄。 2020年8月11日,國家主席...
-
今天,我們的“追星”名單更新了!
為了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弘揚他們忠誠、擔當、奉獻的崇高...
-
化作春泥更護花 ——沉痛悼念曾毅院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 高福 2020年7月13日,黯悉曾毅院...
-
曾毅:我們的職業就是,越危險越得有勇氣
□通訊員 黎潤紅 王承志 本報記者 劉也良 2020年...
-
張穎:用精業與敬業燒出疫情“隔火帶”
□本報記者 李哲 采訪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現場應急處置...
-
劉錦紛:努力,只為患兒生命錦繡繽紛
□本報記者 胡德榮 劉錦紛喜歡挑戰,別人不敢收的先心病...
-
武麗君:為風濕患者走遍天山南北
□本報記者 高艷坤 “一花獨放不是春”,武麗君總愛這樣說。近15年間,她走遍了新疆...
-
于鐵夫:“我覺得還沒干夠,要是需要咱還接著干”
□李璐 6月1日12時,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普外科主治醫師、抗擊綏芬河口岸輸入...
-
王敏:我愿陪您走過傷痛
□范月秋 “在漢陽方艙醫院,穿上貼著線上咨詢‘二維碼’的隔離服,半蹲在患者床邊,傾...
-
秦川:我們為疫苗研發贏得了時間
□本報記者 魏婉笛 對話背景:4月12日、13日,我國研發的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
-
解立新:“呼吸”之間,有鋒芒,能內斂
□本報記者 高艷坤 他是成績斐然的呼吸領域權威專家,是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但...
-
長者眼中的新時代醫務青年
□本報記者 高艷坤 圍繞90后醫務青年的成長話題,近期,我們連線了呼...
-
劉良:病理跟不上,抗疫只能“盲打”
□孫金立 對話背景:2月16日凌晨3時許,全國第一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遺體解剖工作在...
-
提出腦血管病治療新方法,神經內科專家王擁軍—— 探索醫學未知,永無止境
王擁軍的辦公室,一張長條方桌占據了一多半的空間,上面擺放著醫學書刊和一塊電子屏幕??吹接浾哌M來...